在企业反舞弊调查中,谈话是获取关键信息的核心环节。一场成功的反舞弊谈话,能够精准突破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为调查工作扫清障碍。电视剧《以法之名》中,检察官洪亮对姜红军、孙飞的讯问场景,生动展现了谈话技巧在突破心理防线中的实际运用。本文通过解析这些场景,提炼可复用的反舞弊谈话策略,为企业反舞弊实践提供参考。
一、讯问姜红军:四回合突破的成功案例
姜红军身为东平市公安局平山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具备较强的反侦查意识。该讯问最终是成功的,那具体是成在哪里呢?可将该讯问过程拆解为四个回合,每个技巧都值得反舞弊工作借鉴。
第一回合:铺垫阶段——打破心理优势
1.缓和气氛,以退为进:
洪亮开场并未直接切入案件核心,而是以中性话题切入,通过一些轻松的话题,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让姜红军放松警惕,降低姜红军的戒备心。这种“非对抗式开场”在企业反舞弊谈话中尤为重要,面对层级较高或戒备心强的被谈话人,过度强硬的开场易引发抵触,而温和的铺垫能为后续突破创造条件。
2.异地办案,环境施压:
选择陌生环境开展讯问,打破姜红军熟悉的“主场优势”。在企业调查中,将谈话地点设在非办公地空间(如总部、领导办公室等),可削弱被谈话人因环境熟悉产生的心理安全感,增强其配合意愿。
第二回合:试探阶段——锁定关键信息
1.抛疑问,堵后路:
通过预设的关键问题,压缩姜红军的辩解空间。例如直接询问“特定资金流向”,使其无法回避核心矛盾。反舞弊谈话前需梳理“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清单”,避免被谈话人以无关话题转移焦点。
2.探虚实,看反应:
通过观察姜红军的微表情(如眼神闪烁、肢体紧绷)和语言逻辑(如含糊其辞、前后矛盾),判断其心理状态。这种行为洞察能力是反舞弊谈话的核心素养,当被谈话人对某一问题反应异常时,往往意味着该领域存在突破口。
3.当头一棒,直击要害:
在掌握初步线索后,洪亮突然抛出资金异常的具体证据,形成“信息差冲击”。反舞弊实践中,需把握证据披露节奏:先以模糊信息试探,再在关键节点展示具体证据,让被谈话人捉摸不透。
第三回合:攻坚阶段——压缩狡辩空间
1.提前布局,封堵后路:
明确指出“无合理来源的额外收入”,切断姜红军以“正常福利”、“借款”等借口辩解的可能。反舞弊谈话前需核查被谈话人的收入状况、个人及家庭情况等,提前预判其可能的辩解方向并准备反驳依据。
2.释放子弹,乘胜追击:
分批次披露证据链(如资金流水、关联交易记录),逐步瓦解姜红军的侥幸心理。在反舞弊谈话中,这种证据梯度释放策略,既能避免一次性暴露全部底牌,又能持续施加压力,迫使被谈话人逐步交代。
3.动作震慑,攻心为上:
通过坚定的语气、直视的眼神等肢体语言传递调查决心。在反舞弊谈话中,谈话人的肢体语言、表情神态也能传递重要信息,非语言信号(如坐姿端正、语气平稳但坚定、敲桌子等)能增强话语权威性,对被谈话人的心理形成潜在压力。
第四回合:收尾阶段——固定成果
1.突破防线,追问细节:
在姜红军心理防线松动时,聚焦核心事实(如具体操作流程、关联人员)持续追问,获取可验证的细节。反舞弊谈话中,细节确认是区分真假供述的关键,模糊的表述往往暗藏谎言,而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信息更可能接近真相。
2.总结确认,固定证据:
将分散的供述梳理成完整逻辑链,总结成一句话,让姜红军确认。在企业反舞弊谈话中,需在谈话最后以谈话人的逻辑对调查事实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记录(如谈话笔录、自书情况说明等),确保关键信息可追溯、无争议,避免被谈话人后续翻供。
二、讯问孙飞:失败案例中的教训反思
孙飞作为东平市公安局平山开发区分局副局长,其两次讯问均以僵局告终,那具体是败在哪里呢?以下孙飞的应对策略为反舞弊谈话提供了“避坑指南”:
1.先行开口,占据主动:
孙飞通过抢先发言、设置话题框架,试图将谈话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反舞弊谈话中,需警惕被谈话人反客为主,可提前声明“谈话将围绕事实展开”,并在对方转移话题时及时打断,切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2.打感情牌,模糊界限:
孙飞以回忆往昔共事经历拉近距离,弱化谈话的严肃性。对此,谈话者需坚守情感隔离原则,可回应“理解你的处境”,但立即转回“但职责要求我们核实具体事实”,避免被情感绑架。
3.避重就轻,合理解释:
对核心问题以“记不清”、“流程合规”等话术敷衍,仅承认“工作疏忽”等轻微违规,回避实质性舞弊行为。这种情况下,反舞弊谈话需抓住细节,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反复提问,以暴露其逻辑漏洞,谈话过程随机应变,寻找谈话突破点。
三、反舞弊谈话技巧总结:从场景到策略
(一)场景与人员:构建基础优势
(二)控场能力:掌握谈话主导权
1.控制节奏:
对健谈者加快提问频率,如:你的意思是...?接下来...?对沉默者放缓节奏,如:慢慢想,具体是哪一天?避免被对方节奏带偏。
2.控住话题:
每次被谈话人转移话题时,要及时拉回核心:关于你提到的XX,我们稍后核实,现在先确认XX事项。
3.调节气氛:
开场用平和语气建立沟通基础,在突破阶段转为严肃但理性的语调,避免情绪化对抗谈崩,也避免被谈话人一言不发。
4.临场应变:
当被谈话人抛出意外信息,如举报他人,先记录再回应:你提到的情况我们会核实,现在请先说明你的问题。避免被带离主线。如果被调查对象情绪激动要离开,谈话者要冷静应对,通过互相配合安抚情绪等方式继续推进谈话。
(三)心理博弈:突破防线的核心逻辑
1.气势压制:
在与被谈话人对视、交流时,通过坚定的眼神、沉稳的语气等让对方感受到压力。通过专业自信,如熟悉细节、逻辑清晰,展现掌握全局的气场,让被谈话人意识到隐瞒无用。谈话人要有强大的气势,展现出专业和自信。
2.地位明确:
明确自己代表的立场和权威,让被谈话人清楚谈话的严肃性。在企业反舞弊调查中,谈话人要让被谈话人知道自己是代表企业进行调查,企业对反舞弊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3.试探边界:
了解对方在哪些问题上会坚决否认,哪些问题上可能会有所松动,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谈话策略。从外围问题(如岗位职责)逐步过渡到核心问题(如异常交易),通过被谈话人的反应划定“敏感区域”。
4.心理突破:
洞察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策略突破其防线。针对不同心理弱点施策:对恐惧处罚者,强调主动交代可从轻处理;对顾虑声誉者,暗示配合调查更利于挽回影响。
(四)应对套路:破解常见抵抗策略
反舞弊谈话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谈话者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根据不同的被调查对象和谈话场景灵活调整策略。通过对《以法之名》中讯问场景的分析,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如合理设置场景、巧妙运用证据、有效控场、开展心理博弈以及应对各种被调查对象的套路等。当然,我们一定要明白企业反舞弊谈话和讯问的差别,反舞弊谈话只能借鉴讯问中技巧,而不能生搬硬套,确保合法系前提。在实际的企业反舞弊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实践和总结,将这些技巧熟练运用,提高反舞弊谈话的效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