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举行专题内训,由孙雪洁律师主讲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26年1月1日施行)。本次修订作为该法实施近二十年来的首次“大修”,新增25条、修改幅度创历史之最。孙律师结合修订背景与实务案例,系统剖析五大立法亮点及其对执法与辩护工作的深远影响。
亮点一:正当防卫制度明确化,打破“互殴”认定困境
新法第十九条首次在治安管理层面明确正当防卫定义,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实务意义:以“山东淄博张女士案”为例,厘清防卫与互殴界限。孙律师指出,认定需综合考量冲突起因、升级过错、暴力相当性等要素(参考最高法指导意见),避免仅凭伤害后果简单定性。
亮点二:未成年人违法处罚规则重构,兼顾惩戒与矫治
调整原行政拘留处罚限制的一刀切式规定,对于未成年人与70周岁以上老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符合相应情形可以予以行政拘留。同时强化配套措施,例如强制矫治教育(第二十四条)、严惩学生欺凌(第六十条),并增设学校瞒报责任条款,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亮点三:宠物伤人归责落地,明确“无接触式伤害”责任
浙江黄岩法院2021年作出的关于“张某甲诉张某乙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案”民事判决确立了动物惊吓致损同样构成侵权,饲养人未尽管理义务需全额赔偿的核心要旨。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则直接对此进行了规定的衔接,未来此类案件可直接适用治安处罚,强化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控。
亮点四:新型违法行为入法,覆盖数字时代风险
新增四类违法场景,填补监管空白:
1. 公共安全:高空抛物(第四十三条)、抢夺方向盘、无人机“黑飞”(第四十六条);
2. 个人隐私与网络秩序: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侵害个人信息(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六条)、提供违法技术工具(联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3.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胁迫有偿陪侍(第四十八条);
4. 社会公德:侮辱英烈(第三十五条)、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第五十二条)。
亮点五:执法程序革新,强调人权保障与规范约束
1. 隐私保护:推行治安违法记录封存制度(第一百三十六条),非必要不公开;
2. 人性化执行:被拘留人遇升学考试、近亲属病危等可暂缓拘留(第一百二十六条);
3. 程序刚性:例如杜绝“一人执法”,询问、扣押需双人在场或全程录音录像(第一百零八条);生物样本采集需经审批且禁止重复提取(第一百零二条);重大处罚决定必经法制审核(第一百一十四条)等等。
聚焦行刑交叉点:正当防卫的实务认定
最后,孙律师结合“张某诉桓台县公安局案”强调治安处罚中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区分认定也需坚持主客观统一,避免因伤害后果倒推“互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本次修订通过扩充违法场景、细化责任年龄、规范执法程序,全面回应了网络犯罪、科技安全等新型社会风险,不仅是制度的升级,更是执法理念从“惩处”向“惩防结合”转型的标志。厚启律所将持续深入研习新法,为代理行刑交叉案件、维护当事人权利筑牢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