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律服务热线0571-86898968

厚启内训:李世纬律师解读香港《稳定币条例》核心条款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

微信图片_20250715145105.jpg在数字资产加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背景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近期正式实施的《稳定币条例》为这一新兴资产类别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和监管路径。7月10日,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举办专题内训,由李世纬律师就该条例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

1. 明确定义与范畴:何谓“稳定币”?

《稳定币条例》开宗明义,为稳定币提供了严谨的法律定义(第1部第3条)。

其核心特征包括:

价值锚定: 价值需参照单一资产(如美元)、或一篮子资产维持稳定。

功能定位: 作为被公众接受的交易媒介,用于支付商品服务、清偿债务或投资。

技术基础: 以加密保护的数码形式存在,可通过电子方式转移、存储、买卖,并在分布式账本(如区块链)上运行。

排除范围: 关键点在于,条例明确排除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以及由政府或其授权实体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形式,此举清晰划分了主权货币与私营稳定币的监管边界。

李世纬律师在解读中指出,条例对稳定币的分类(如法币抵押型USDT、加密货币抵押型DAI、商品抵押型PAXG、算法型UST)保持开放态度,但算法稳定币是否完全符合并受其监管,仍需观察后续细则与实践。

2. 严控发行准入:高门槛保障市场稳健

条例对稳定币发行设立了严格的准入与管理要求(第2部):

牌照制度: 仅允许在香港设有主要营业地点的公司或特定认可机构申请发行牌照,申请需符合严格格式要求并接受金融管理局的实质审查。

资本充足: 持牌人必须维持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已缴股本(附表2第4条),确保其具备必要的财务实力。

资产托管与透明: 核心要求在于储备资产的“独立保管、分隔管理、风险管控及透明披露”。发行方必须将支撑稳定币价值的储备资产(如法币、债券),交由符合资质的独立托管机构(如银行)托管,并定期进行审计和充分信息披露,以最大程度保障持有人的资产安全。

技术安全: 发行方需依托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确保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操作(发行、赎回等),但合约必须通过严格第三方安全审计以杜绝漏洞。

3. 多元场景展现潜力与挑战

条例的出台为稳定币在合法合规框架下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跨境支付革命: 稳定币利用区块链技术,可绕过传统SWIFT系统的多中介环节,实现秒级结算(不受时区节假日限制)、大幅降低成本(远低于1%-5%的传统费率)、消除隐性汇率损失,重塑全球资金流动效率。

加密资产与DeFi核心: 在加密货币交易中充当避险港湾和主要交易媒介;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中,是支撑借贷、流动性挖矿、跨链交易等活动的基础流动性来源,并充当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世界的桥梁。

零售支付新体验: 为商家带来即时到账、超低手续费的优势;消费者则享受跨境消费免兑换(避免汇率损失)的便捷性,并有助于覆盖无银行账户人群,推动普惠金融。应用实例包括亚马逊跨境电商试点USDT支付,以及东南亚、拉美等地线下商户接受USDC扫码支付。

4. 流动性支撑与合规警示

李世纬律师特别强调了稳定币交易所的流动性支持模式(中心化交易所CEX、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场外交易OTC)各有特点及风险。他着重提醒OTC交易参与者需高度警惕法律风险,包括涉及黑钱可能触犯洗钱罪、帮信罪等;即使资金正常,也可能因非法从事支付结算、变相买卖外汇(若稳定币被认定)或协助换汇等行为,面临非法经营罪的风险。

5. 展望未来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出台,标志着这一全球重要金融中心在拥抱金融科技创新与构建负责任监管框架之间取得了重要平衡。它为稳定币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前提下,有望释放稳定币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包容性和推动DeFi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但相关配套细则仍需持续跟进完善,尤其在司法实践领域,尚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全国法律服务热线:0571-86898968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塘路 515 号矩阵国际中心 3 号楼 7 层
传真:0571-86898968
邮箱:houqilawyer@163.com

“厚启刑辩”更多平台: